江苏大学官网 | ENGLISH
学院首页
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在职员工
人才团队
优势资源平台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在职员工 > 动力机械工程系 > 正文
 
叶丽华
发布日期:2017-05-19   浏览次数:
姓名叶丽华
性别
职务职称副教授
博导-所在学科 
硕导-所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
所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导/博导硕导
联系电话13705282370
电子信箱yelihua@ujs.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2014—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gne,UIUC)江苏省公派高级访问学者;
2011年博士毕业于江苏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2005年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1997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长期任教于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机械及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社会兼职
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
国际燃烧学会会员
主讲课程

新能源汽车与发动机原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技术

替代燃料发动机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发动机构造

发动机排放控制

内燃机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
清洁及替代燃料技术
喷雾燃烧及激光光谱诊断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内燃机燃烧与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新型动力系统研发与智能制造
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
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论著

在《内燃机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Energy & Fuels》、《Applied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作如下:

1.Baffle structure effects on mass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of HTPEMFC with orientated flow channels[J]. AIP Advances, 2024, 14(1): 015003.

2.Co-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state-of-charge and state-of-health based on fractional-order model[J]. Energy Storage, 2023.08

3.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particle filter[J].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2023.03

4.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ndentation Punch on High Energy Lithium Pouch Cells and Simulated Model Improvement[J]. POLYMERS, 2021.06

5.Analysis of energy and specific energy requirements in various drying process of mint leaves[J]. 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2021.08

6.Ultra-high temperature aerobic fermentation pretreatment composting:Parameters optimization, mechanisms and compost quality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1.08

7.Study on emission and particulate matter characteristics from a diesel engine fueled with n-Pentanol/Fischer-Tropsch diesel[J]. Energy Sources Part A 2020.07

8.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non-circular nozzle in air-assisted injection system[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3.02

9.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颗粒官能团与碳原子研究[J]. 内燃机学报 2018.11

10.适宜溶气量改善生物柴油_柴油混合燃油雾化质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3

11.生物柴油微观喷雾的灰色关联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3

12.IPSO-EKF融合算法的SOC估算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2021.12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江苏省博士创新基金(XM2006-60)、中国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2009GJC1004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0KJB470004)、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基金(11JDG131)、江苏大学教改项目(2011JGYB012) 、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QC201102)、江苏省杰出青年教师培育(聘专)项目、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LEUTS-201403)、中国科学院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ASKLB201511)、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KF2015-004)、作为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701002)、(2019YFD1002500)、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5GA69017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BE20163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604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079)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完成多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科研成果及奖励
2007年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3年获江苏省政府出国留学奖学金;
2017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所获专利
申请和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余件。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电话:0511-88797620 传真:0511-88797620-2603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