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事业发展简介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设立汽车拖拉机专业和内燃机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5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工程,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车辆工程、动力工程、道路交通运输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首批)、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车辆工程学科是全国高校第四个获得该领域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新能源汽车学科是江苏省第二期优势学科,所属机械工程学科是江苏省第三期优势学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和江苏省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优势学科。
交通运输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均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牵头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新工科”专业,获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专业。
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教授32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101人,有海外经历者占35%。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特聘国家级高级人才4名,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江苏产业教授”16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个、培养对象40人,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江苏省第12届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4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1人、“优青”获得者2人,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2人。学院在读本科生1850余名,在读研究生750名。
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中心实验室等五个教学机构,以及智能拖拉机与工程机械研究所、轮胎与车用橡胶制品研究所、振动噪声研究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安全研究所、智能车辆感知与线控技术研究所、车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交通大数据与车联网研究所、智能网联交通与物流研究所、智能交通管理研究所、先进交通技术研究所、节能与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研究所、先进燃烧与排放控制研究所、燃料电池发动机研究所等13个内设科研机构。2002年成立了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汽车认证中心委托检测实验室。
2010年成立了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挂靠学院运行),是专门从事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和核心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职科研机构,2020年正式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独立运行。
学院拥有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南京汽车集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国重汽、奇瑞汽车、一拖集团、一汽锡柴共建)、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新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运行智能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内燃机学会、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条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实验室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1200多台套,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电动汽车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动力电池专委会主任单位。
目前主要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控制方法、车辆关键零部件设计与开发、车辆振动噪声分析测试与控制、空气悬架、惯容器蓄能悬架、半主动悬架、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制动能量再生、汽车安全、汽车电子、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技术、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与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开发、智能车辆技术、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排放控制、动力机械代用燃料、内燃机电控技术、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工程机械液力及液压传动、拖拉机底盘设计、交通工程新技术开发、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运输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科研特色。
2016年以来,学院科研经费总额超过4亿元,纵横向经费约各占50%,获批纵向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基金重点3项目,其他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出版教材19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奖4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200篇,其中,SCI收录5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05项,20余项PCT专利获得发达国家授权。共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33项。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4篇、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8篇、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团队3个。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获批300余项,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近50项。1人获全国大学生服务之星,1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1人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4人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获国际一等奖。
学院与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潍柴集团、悦达集团、中集车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汽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徐工集团、奇瑞汽车、东风汽车集团、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中国一拖集团、一汽锡柴、风神轮胎、常柴集团、中电海康、苏州海格、江苏罡阳集团、江苏超力集团、江苏好孩子集团、建华集团、苏交科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与盐城悦达共建研究院。悦达集团、上汽华域、中集(车辆)集团、坤泰车辆(常州)、南京聚隆等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150万元。学院现有3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6名企业专家获聘江苏产业教授。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共建“中美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共建“中加汽车与智能系统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2020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智能电动车辆及控制系统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选派5名博士、2名硕士赴国外名校深造学习。
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德国安贝格应用科技大学、日本三重大学、奥地利格拉兹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学生交换、交流学习、研修及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学院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签订《3+2本硕联合培养协议》和《双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微纳集成中心签订《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按照“1+2+1”的模式联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学分互认、学位联授。2015年以来,学院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100多人次,招收50多名国外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共有近50名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近700名学生出国交流和学习,3个月以上出国学生80多名,70多名学生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深造。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党建创新不断加强。学院党委获批江苏大学“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培育创建单位,荣获江苏大学“党建创新一等奖”。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先后获评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和“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多次荣获江苏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大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